天津在线

首页> 时尚频道> 时尚讯> 正文

“小确幸”压力山大 台湾“闷世代”何去何从?

为何“小确幸”压力山大?

嗨,那些“闷世代”的台湾年轻人

本报记者 任成琦

年轻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动力。近些年在台湾,青年群体却被称为“闷世代”。

且看他们大部分人成长的轨迹——伴随着房价和物价的飙升,眼瞅着奶茶从念小学时的20元(新台币,下同)一杯,变成大学时的40元一杯。大学一毕业,起薪22K(2.2万元新台币)、工时又长,看到的是缺乏经济活力的社会以及弹不起来的薪资。想要呐喊,却剩彷徨。跟父辈有代沟,对未来很迷茫。用苗栗青年邱星崴的话说:“我们是很苦闷的世代”。

代际差异

“闷世代”,可以看做近年流行的“小确幸”一词的反语。

“小确幸”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发明的词汇。在台湾一般对“小确幸”的理解是:安于现状,尽量享受能得到的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说白了,就是生平无大志,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便好。这颇为契合岛内年轻人的心态。不少青年的心中,要创业,最好就是开一家洋溢着香气和人气的咖啡店。想想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就把钱赚了,岁月静好,多么适意。

只是在他们父辈看来,这缺少了“狼性”,缺少但凭双手闯天下,开创一片新天地的魄力。

台湾社会的“代沟”或者说“世代分层”意识很强,且有多种分法。“闷世代”是一例。再比如,20岁至35岁的已就业者,往往被称为“青世代”,60岁以上的民众,则属于“银世代”。

由于社会阅历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两个世代之间存在着不满意,互相看不顺眼的地方。“银世代”大都认为,当今的“青世代”多是“草莓族”、抗压性很低、不能吃苦耐劳,还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就自以为是了。而“青世代”感觉很冤枉。邱星崴就戏称他们是“失去什么的人”,失学、 失业、失恋,不一而足;也是“处于转换期的人”, 转业、转学、到海外打工等。无论如何,年轻人看不到出路,郁闷的情绪与日俱增,他们对上一代的不满甚至产生怨恨,也相当明显。

罪魁祸首

埋怨来埋怨去,大家似乎忘记了,近年来台湾陷入成长乏力的“闷经济”,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末已经好多年了,经济在原地踏步,工作机会少,除了工资,啥都蹭蹭涨,被戏称为“闷经济”。

所谓“闷世代”,正是“闷经济”下“青世代”最真实的写照。调查也可印证,“青世代”中,只有四成五认为台湾经济还算过得去。

经济活力递减,更要命的拥有高学历的“僧”越来越多,但“寺庙”数量和能提供的“粥”碗还是一如往昔。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明确指出,在低生育率和扩招的双重作用下,台湾的大学生增加比率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自然“大学毕业已经不是高收入的保证”。

台湾1111人力银行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35岁以下上班族中有七成二的人平均月薪不足4万元,低于台湾平均水平。这些“闷世代”生活压力的前五大原因是薪资低、升迁不易、物价高、对未来没方向和工时过长。

台湾经济日报总结说,在台湾,现在年轻一代所接触与能够发挥的经济社会环境比上一代差,而且有愈来愈下降的倾向,因而产生世代间沦落的现象,现在可真是时代考验年轻人。

扬长避短

与父辈间吃苦耐劳、敢打敢拼不同,头脑活络、创意十足是新一代岛内年轻人的优势。

他们有着改变与突破现状的潜在特质,但却被僵硬的行政、教育与法规架构所束缚,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感受到大环境的局限,承受着巨大的无力与无奈。愤怒、失望、怨恨相继而来,都是可预料的必然结果。

因此发挥年轻人所长,避其所短,为新世代的创新能力与资源找到新动能,既是台湾经济结构“转骨”的一个关键,也是台湾社会走出“闷经济”形态的一个关键。

具体而言,台当局不能仅止于扶持特定产业,或放宽外劳,吸引台商从大陆“洄游”,而应该将年轻人的特质转变成具体创意和创业思考,强化台湾竞争力,创造更多工作机会与就业质量,进而提升整体薪资水平。

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建议,台湾要走出“闷”的时代,要有“大思维”,不要只想到今天的利益。例如,大家称赞的台湾社会,怎么会在食品安全上亮了红灯、高科技大公司也违反环保。这就是小格局,短期思考结果。

他感叹,台湾现在有三大反,“逢中必反、逢涨必反,逢改必反。”如果这样下去,以目前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台湾还能培养出诸如王永庆、张忠谋、郭台铭等成功的创业家吗?

西进大陆

有人说,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过往的经验和模式很难再保证成功,新世代的生存逻辑与发展方向,很多都早已和上一代、上上一代的传统经验不同,必须要有全新的思维与作为。

西进大陆,正成为“闷世代”中不少人的新选择。

这里的经济活力和创业环境,跟岛内深陷“产业转骨”泥沼的“闷经济”截然不同。中国大陆早就启动企业“走出去”的全球化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立推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近期的惠台31条举措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目前,在厦门实习、就业和创业的台湾青年超过3000人。不少台湾青年教师陆续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教书,他们可以跟大陆同行一样申报课题、职称,还有一定优惠。

吴俊宽来大陆广州中医药大学念中医,一直到博士毕业,随后他在广州的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执业,直到今天。 “惠台31条出来后,通过微信朋友圈、电话等向我咨询的亲戚朋友更多了,不少人都表示有意来大陆工作。”在他看来,大陆对台湾青年的吸聚效应日益明显。

台湾民意调查基金会秘书长马康庄认为,未来十年海峡两岸的变化会更快。年轻世代的“闷”,更多在于对未来的模糊与茫然感。台湾的年轻人有脑力、有能力、勇于迎接变化,如果认准大陆,这里政策够好,市场够大,他们必然会找到很多机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挥出惊人的、多彩多姿的潜力来。

也是,有能力和创意,就一起到大陆来发展吧!要先成为“奔世代” ,才能摆脱“闷世代”!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