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时尚频道> 亲子育儿> 正文

全面二孩来了 备战二孩众生相

12月13日,平度市大泽山镇后高家村计生干部正在为村民做孕检。

日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施行时间设定为2016年1月1日。

政策尚未落地,改变已经悄然发生。37岁的青岛妈妈邓欣的备孕之战,在10月29日当晚就正式打响了。近两个月来,不少像她一样的高龄产妇摩拳擦掌,备战“二孩”。他们在QQ群里分享自己的“作战方法”和“秘密武器”,在希冀与焦灼并存的“求子”之路上相互鼓励。

在“二孩”浪潮的裹挟及与传统思维的“对抗”中,34岁的方平则陷入一场“生与不生”的拉锯战。与人口政策相伴而生的基层计生干部,“任务反而更重了”。而嗅觉灵敏的商人正在努力抓住政策背后的商机……

计生干部在“转型”

12月13日,是平度市大泽山镇镇后高家村妇女孕检的日子。人口文化大院里熙熙攘攘。“准备要(二孩)吗?”刚查体结束的村民出门碰到了前邻,“还没定哩”。

对于后高家村计生主任高爱莉来说,这样的对话最近听得太多了。上任以来她已经“盯”过45次村民孕检,这次依然小心谨慎。政策没有落地之前,那条“人口超生红线”仍是她工作必须恪守的最高准则。

在她迄今15年的计生工作生涯里,“全面二孩”的政策无疑是个“大动静”。“这是好事儿啊,很多人盼着呢”,激动之余,高爱莉在10月29日政策公布的第一时间就将消息转发到了村里妇女的微信群。

“起初,大家兴致都很高”。高爱莉说,之后的几周里,得知新政的村民“踏破了门槛”,“进门就问政策啥时候放、现在能不能怀”,大家甚至在微信群上畅想起了“家有二宝”的生活。

渐渐地,咨询的内容变了点味道,“我们家这情况适合再要娃儿吗?“这个年纪要娃儿风险有多大?”茶余饭后,“聚头”的村民总会说起那么几件事——“我们大孩子不愿意让要哩”、“不要家里老人不依啊”、“现在养个孩子不容易,生下来怕是养不起呦”、“年纪大了,想要又怕要不上”……

“有人盼生,有人怕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着多年群众工作经验又懂些育儿知识的高爱莉总被村民请去“帮忙做工作”。

除了对政策的细致讲解,高爱莉会跟大家分享自己家里两个女儿的感受,以及最近父亲生病住院,她和哥哥彼此照应的安心。当然,她也会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错误的念头,“比如把对二孩的理想式期待当做生育动机”。

这个冬天同样忙碌的还有平度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政策出台后的一个月里,问诊量比往年这个时候增加了30%左右,每天到产科咨询备孕知识、查体、摘取避孕环的得有150来号人”。

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李宁说,第一个月是高峰期,随着狂热冷却,最近大家又逐渐回归到常态和理性。“生育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医生们给出的意见也是要遵从个人的生育条件,顺其自然。不过做出二孩决定开始备孕的人数倒也不少”。

在新政即将推行的背景下,作为与国家人口政策共生的群体,包括高爱莉在内的百万计生干部的未来也备受关注。“放开二孩了,你们会不会没事做了?”有人这样向高爱莉开玩笑。

“这是太不了解现在的计生干部了。”对比以往,如今高爱莉的角色定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优质计划生育服务推行以来的育儿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失独老人的奖扶与照顾等早已脱离传统的计生工作”,现在她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基层公共服务的输送者”。

不久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我们认为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因此,“基层计划生育的网络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70后”的艰难“求子路”

青岛市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青岛市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妇女中,有38万在40岁以上,占符合政策总人数的38% 。对于这些高龄产妇来说,生育二孩需要比别人冒更多的风险。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求子之路上的障碍。

政策公布的近两个多月来,一个名为“70后备孕二孩群”的QQ群依然非常热闹。过不了几分钟,活跃的500名QQ群成员就会让消息条数显示“99+”。

“70后非独”是政策的热烈响应者,盼来“生育权利”的他们觉得“终于等来了春天”。

四旬上下的年龄,怀上一个孩子就像撞大运。为成为那个幸运儿,更怕时间不等人,她们随时在群里沟通“技术经验”,分享着“能够最快怀上孩子”的偏方,在“求子”之路上焦虑、盼望。

37岁青岛妈妈邓欣的备孕之战在10月29日晚正式打响。

“第一个月里就把能做的都做了”,在邓欣看来,速度意味着希望,也意味着没有多余的机会尝试风险。因此,她在求医上尤其谨慎,全家出动打听到一位“靠谱”的老中医,对方建议最好先喝中药调理,此后家里一直飘散着浓郁的药香。

备孕群里另一位母亲,每周要花12小时的车程去找一直为自己诊治却被调到外地的老医生,只为求得那份心安。

全面的饮食和健身计划是必须严格执行的,邓欣在自己和丈夫的手机上下载了各种与备孕相关的软件,“该吃什么、如何锻炼,天天逛论坛学习”。虽然大女儿已经11岁,邓欣却觉得自己比第一次怀孕还紧张。

焦虑的人不在少数。一位45岁的母亲,儿子已经20多岁,她终逃不过“二孩”的心痒,又害怕怀孕机会不大,更不敢把自己备孕的想法分享给同事,每天都会跑到备孕群向大家取经、“求方法”。

这些方法邓欣也用过。听说日本某个品牌的钙片特别适合备孕期使用,她就托朋友多方打听代购,却被告知“最近购买人数太多,日本商店已断货”;听说黑豆浆能提高孕率,全家人每晚一起当粥喝。

其他的备孕母亲做的一点不比邓欣少,“希望与压力成正比,希望越大,压力越大”。

“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甚至说我们有‘繁殖癌’。可能我们这代人身上还有传统的观念吧,70后基本都有兄弟姐妹,我们体会过那种温暖所以更渴求这种温暖。”群主“凤凰”说。

口水中的“拉锯”和妥协

根据高爱莉和李宁的体会,80后对二孩的生育热情远不及70后。

面对政策的破冰,34岁的方平就是“不那么积极”的一员。

这一个多月里,方平感觉自己被扑面而来的“二孩”浪潮所包裹,无处藏身。公交车、单位、孩子家长、朋友聚会,都会聊“二孩”。就连前几天参加同事的婚礼,双方领导的致辞也用上了“赶上了二孩的春风”,鼓励新人“为祖国做贡献”。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方平两年之前就已经符合生育二孩的政策。但她有自己的考虑,“现在的小孩子抚养成本很高,自己和丈夫事业刚刚起步,养房养车并没有很高的经济基础,如果再有一个孩子很难保证给予他们好的成长条件”。而且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方平并未感觉自己的童年有多孤单。

方平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这句老话——“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常常羡慕往时一大家子人的热闹,“现在吃点苦,老了能享福”。他们不明白现在这么好的政策出来了女儿为啥不心动。

政策刚刚公布时,方平的爸妈就有意无意地问起8岁的外孙女想要弟弟还是妹妹。方平知道,父母已经发出了“催生”的信号。

“起初只是老俩口的唠叨”,见方平没有太大反应,慢慢发展成高声辩论,从儒家的“仁孝”到“儿女的责任义务”都谈到了,方平则用“女权”、“自由主义”给予回击。“甚至上班的时候都在想着与父母辩论的论据论点”。

但她低估了父母的“战斗力”。说有“经济压力”,老两口把自己的十万积蓄甩出来;说有“工作压力”,老两口表示“我们帮你带”。直到后来公婆甚至是家里的亲戚都上阵了,软硬兼施,轮流使用“洗脑术”。

在这场持续的“拉锯战”中,方平最终选择了妥协:不抗拒二孩,顺其自然。“一方面是为老人开心”,一方面她私底下问过女儿,“女儿真的愿意有个弟弟、妹妹陪她”。

方平说,周围和她一样对二孩并不很“感冒”的多是“85后”。“大多数是我这样的结局,向父母妥协。有的父母是‘无为’主义者,有的父母可能确实无力帮孩子解决压力也只能妥协了”。

同样是“85后”,高馨并没有经历方平式的纠结,因为她的二孩来得有些意外。几个月前的意外怀孕让她对“全面二孩”政策尤为期待。“全面二孩”政策把她解放出来,“不用小心翼翼藏着肚子”,也不用为社会抚养费发愁了。

只不过“看孩儿”的压力,她不得不把父母提早接到城里,让他们先熟悉适应这里的生活。

“二孩”背后的商机

就在有人焦急备孕、有人为“生与不生”的命题纠结时,一向极具敏锐度的商人已经嗅到了商机,并迅速采取了行动。

“全民生二孩,抢手大三房”,房产公司把新广告贴在了地铁口最显眼的地方。“要生二孩,月嫂您缺吗”,妇婴公司的宣传单已经“满天飞”。

青岛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明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加上恰逢猴年等因素,青岛出生人口数有望达到12万人,并在今后几年持续出现人口出生高峰。

“人口红利是一个长波效应,新生人口增加并不会马上带来红利,毕竟需要15年及更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劳动力。人口堆积在短期内可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更明显的作用要等到15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

生育高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

“70后备孕二孩群”里几个备孕成功的母亲考虑到之后的抚养压力,已经抢先预订好了高级月嫂。尽管要背负双重的房贷压力,高馨依然新置了一套大房。

今年12月,平度市某妇婴产品连锁店的店长小邢已经深刻感受到了这针“强心剂”的力量。这家集产前休养、产后恢复、月嫂提供、妇婴商品,甚至包括摄影、婴儿洗澡服务为一体的店面最近可谓人头攒动。

连锁店的对面正是平度市人民医院,查体后的人们“组团”进店咨询,工作人员则热情为她们介绍着“哪个牌子的纸尿裤更透气、哪种月嫂可以提供金牌服务”以及“专业的产后恢复对女性来说是何等重要”,他们深谙如今家庭的消费之道——“家长在孩子身上最舍得花钱”。

“现在店里的金牌月嫂已经预订到2017年,还有很多人预订了孕妇照,因为等到生育高峰价格肯定要高很多”。小邢对未来消费情况的估计非常乐观,“现在正筹备明年两个新店面的开张事宜以及更多妇婴产品的购进”。

“全面二孩”政策进入倒计时,“备孕群”里陆续传来了好消息,更多的人仍在坚持。

“祝好孕。”在最近的一次群聊中,他们照例用这样最为妥帖的祝福结束了对话。

对于老计生干部高爱莉来说,未来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一个时代结束了,将来的计生工作也会不一样了吧”。 文/图本报记者 葛欣鹏(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邓欣、方平、高馨均为化名)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