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时尚频道> 时尚讯> 正文

“毒舌”时尚圈 谁夺走了我们赞美?

在这个因为有网络作为载体,所以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的时代。以男装周为例,为什么指责越来越多,质疑越来越多,刻薄越来越多,但赞美却越来越少。

Louis Vuitton的秀场变成了纪念已故设计师的追思会;Giorgio Armani老爷子让女模穿上男装来展示正确的情侣装搭配方法;Frida的身影不再出现在GUCCI秀场的谢幕时刻,取而代之的则是刚刚接任设计总监职 位的Alessandro Michele;一个叫Lucy Blue Smith的16岁男模突然刷爆了全中国微博和微信的屏,爱他的人如潮般涌现,而挖苦他的人更是幸灾乐祸地转发着他咧嘴大笑的照片。

Lucy Blue Smith突然刷爆了屏

Lucy Blue Smith

然而,我却不能不注意到,在这个因为有网络作为载体,所以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的时代,无论是极欲塑造个性的自媒体也好,还是急切需要转型在社交媒体上打造拟人化形象的传统媒体也罢,以男装周为例,他们所发出的声音,指责越来越多,质疑越来越多,刻薄越来越多,辱骂越来越多——但赞美却越来越少。这究竟是怎么了?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需要靠浅薄的辱骂来提供短暂精神快感的僵局。在我看来,这与高强度的工作和高负荷的社会压力带给现代人的精神紧绷不无关系。因此人们需要浅显的视觉刺激,以及畅快的情感宣泄方式。表现在社交化媒体上的直接示例就是:一场秀结束,毒舌博主们带头开骂,以各种令人想象不到的刁钻比喻来将一场秀羞辱得体无完肤。随即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推波助澜,让喜欢看到形象高高在上的时装品牌被唾骂的人们乐而忘形,于是一时间骂声四起,仿佛这场秀真的一无是处,仿佛设计师真的黔驴技穷,仿佛这个品牌随时就要倒闭关门。

时尚圈为何就爱讽刺人

时尚圈为何就爱讽刺人

我并不反对个人意见的自由表达,更赞同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充斥在网络上——然而,当“辱骂”渐渐成为意见表达的主流形式,我们是不是真的丧失了“赞美”的能力?

以男装周为例,一场秀的举行需要耗尽无数人的心血:设计师忙着设计新装,裁缝要不眠不休地在秀前最后一秒做出符合设计师理想的衣服,负责搭建场地的人在开秀前几乎都是通宵调整每个细节,模特们要从试镜到上台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和训练,公关需要悉心邀请媒体与客人且人人都不敢得罪……在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每场秀都是许多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们并不差到什么都不对,纵然只有一点美好的地方,那就应该被看到,因为那也是努力之后的成果。

当这样的努力,被几句不费吹灰之力的毒舌辱骂轻易毁灭的时候,其实很多人的快乐已经被建筑在许多人的痛苦之上了。说“痛苦”也许略有夸大,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当还是小学生的你,辛辛苦苦地写完了一篇作文,却被老师只扫了一眼就回复说“写的太差,重写”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太过肆意的“辱骂”毁掉了什么

太过肆意的“辱骂”毁掉了什么

我们不是丧失了“赞美”的能力,而是在将这种能力打入冷宫,习惯性地去质疑和指责别人,因为那会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迎来一种并不客观的优越感,让这种快感为自己营造出美好的心情——这就像是一种精神鸦片,在社交化媒体无处不在的这个时代,极易传播,极易上瘾。作为一名时装行业的从业人员,我更希望提倡的,是要多去赞美。无论是完美无缺,还是白璧有瑕,都值得去赞美,让美好的事物得到传播而不是负能量,这样既可以鼓励着创作者们进步,也可以让“美”被更多人发现和体会。

毕竟,“指责”和“指正”还是两码事——光是骂了人家却不提出正确的改进意见,那么骂就只是一时爽的自私行为。我始终相信,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而“赞美”,它所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一定好过“辱骂”所带来的破坏。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