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1月23日电(记者周润健)为什么对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身上的毛病越多?为什么孩子总是跟大人“顶牛”?为什么父母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针对这些让很多父母感到很困惑的问题,教育专家表示,症结所在是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庸,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和需求,处理问题时站在了与孩子对立的立场上。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分析认为,生活中,一些父母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教育孩子,却伤透了脑筋。归根结底,是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权利的主体。于是,父母自认为“为了孩子好”的辛苦付出,并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不能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许多教育行为事倍功半,甚至是在给孩子的成长制造障碍、帮倒忙。
关颖指出,家庭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孩子的问题总是父母的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父母要注重修炼“内功”,吃透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特点和需求,而不是单向地“教导”、左右孩子。在亲子之间积极互动中引领孩子,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她说,社会环境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家庭教育必然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果只着眼于家庭教育本身,而不了解影响孩子成长的社会因素,就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比如,新媒介对孩子生活的渗透无孔不入,父母就不能熟视无睹,必须努力学习跟上潮流才能与孩子对话;再比如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父母只有不断学习、拓展视野,也才能在孩子教育上明辨是非真假,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