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董来孝康 发自北京
11月20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在新西兰投资年产5.6万吨奶粉项目,同时配套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包装项目,投资金额分别为10.05亿元和3.32亿元;另外,拟在新西兰投建生牛乳深加工项目和超高温灭菌奶项目,投资金额分别为2.01亿元和4.62亿元。
据了解,这是继在新西兰投建年产4.7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项目之后,伊利股份在新西兰的又一个“重磅”布局。
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表示,新西兰乳业经过几年与中国的良好互动,投资环境已成熟,在中新乳业迈入新发展阶段时,伊利股份做出了继续加大投资的决定。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告诉记者,伊利股份加大在新西兰奶源布局力度等于多了一条腿走路,可充分利用其奶源成本、品质和价格优势“抢夺”国内乳制品特别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伊利股份还在逐步构建自有“金融帝国”,从而为布局产业链而进行投融资“保驾护航”。
国内乳企青睐布局新西兰
“此次投资,一是可实现中高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国外原产地生产及包装,有效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原产地进口比例及市场竞争力;二是利用国外成熟的生牛乳深加工技术,产品将满足消费者更为多样的营养需求;三是利用新西兰的原奶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四是满足公司自给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全球乳业技术创新,带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五是有利于拓展海外乳制品加工基地,确保产品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伊利股份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了解,面对奶源缺口,国内乳企早已开始大手笔布局海外,其中新西兰是首选之地。
2010年,光明乳业3.82亿元收购新西兰乳业新莱特51%股份;2013年,蒙牛旗下奶粉品牌雅士利投资11亿元在新西兰建厂。
此外,意图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作为“顶梁柱”的三元股份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三元股份也对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在奶源上具有天然优势的国家进行过考察,不排除有并购投资的可能。
近日,中澳自贸协定签订,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澳大利亚贸易部将为澳国内牛奶场带来四年内免关税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有投资者担心,此举会对新西兰出口我国的乳制品产生一定冲击。
对此,宋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西兰的奶牛超400万头,乳制品产量2000万吨,人口只有400万左右,人均乳品消费量70公斤;而澳大利亚只有奶牛200万头左右,乳制品产量在1000万吨,人口却有1100万,人均乳品消费量150公斤,在奶源和成本上,新西兰都更具优势。
伊利股份欲打造金融版图
在加紧走出去的同时,一些乳企还开始加大了布局其他行业的力度,进行跨行业发展。
今年以来,伊利股份频繁涉足金融领域,打造金融版图的意图愈发明显。今年1月末,伊利股份设立财务公司获得银监会批复,注册资本为1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上述财务公司为伊利股份全资子公司,可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等。
4月下旬,伊利股份宣布,拟投资3亿元在呼和浩特设立一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从事贷款担保、项目融资担保等。伊利股份在公告中指出,“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扶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是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而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中,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由于发展牧场的投入过于巨大,即使乳业巨头也‘独木难支’,通过设立金融公司可协助从银行获得融资。”北京世纪嘉晓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经济顾问齐卿对此表示。
“作为乳制品加工企业,上游涉及奶牛养殖,下游涉及经销商,尤其是奶牛养殖行业需要较多资金,通过设立金融公司可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业务,有助于协同发展。”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