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披露,全国1/6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家庭,其家庭总收入达到8万余元,已经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家庭,并拉开了8000多元的差距。
此外,7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京津沪等11省市启动了电子婚育证明的改革,不需要流动人口外出时再携带纸质证明,婚育情况由管理部门通过数据库查询。目前已上传2100多万条育龄妇女的信息,最近几个月有37000多例的查询。到目前为止,反映良好,明年将在全国全面推开电子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京沪上升苏粤下降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5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8%,其中80%从农村流入城镇。2013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增至33.7岁,比2011年的33.1岁提高了0.6岁。流动人口6至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比2011年上升5.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东部地区跨省流入人口所占比例为90.5%,与2010年基本持平;西部地区为7.1%,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4%,比2010年上升0.5个百分点。同时,不同省份的跨省流入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上海、北京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两市的全国流入人口数量上升,广东、江苏跨省流入人口减少幅度较大。
京津冀4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报告》还指出,2000至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稳定存在着4个人口高度密集区:其中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人口密度近20000人/平方千米;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和保定市,人口密度在3000人/平方千米以上。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密度差异显著,已经形成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石家庄市和保定市为中心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地,并分别向外沿主要交通动脉呈非均匀放射状、由中心向周围地区递减的人口分布格局。2012年北京、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0倍。
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已经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京津冀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合作协议》、《疾控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对于北京市优质资源的疏解和承接制定了具体政策。
流动人口家庭收入高于当地
调查数据显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在流入地年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家庭,但家庭总收入已经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家庭。2012年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在流入地年收入均值为62450元,比流入地城镇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72796元低1万元;但加上其在老家的收入后,其家庭年总收入人均值达到81334元,高于流入地城镇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的不在学率高达64.67%,只有9.79%的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就读于中专或者职高,这就意味着不少随迁子女在其15至17岁没有接受过中专或者职高教育而直接参加工作,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的不足。留守子女的情况同样反映这一特点。留守子女的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的不在学率为51.02%,有5.73%的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就读于中专或者职高。
本报记者 代丽丽 J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