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莹莹,感冒发热后厌食,就诊检查:肝功异常拟诊为“肝炎”,但血清病毒指标皆为阴性。经治疗与休息半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医生追问后得知:患儿在感冒发热期间医生给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又给服泰诺感冒片(含对乙酰氨基酚);家人又给患儿加服VC银翘片(含对乙酰氨基酚)。数个药品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用药过量,遂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
儿童的脏腑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的适应性较差,抵抗力相对较弱,患病率较成人高。医生提醒,孩子患病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因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未建立,用药不慎容易导致药物代谢产生不良反应,重者可致残甚至丧命。儿童用药,应做到“一遵三忌”。
遵医嘱
儿童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和用药规律。孩子生病,简单将成人用药减半让其服用,是极不科学的。对一般药品,儿科医生是按照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来计算药量的。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痊愈盲目加大用药剂量,这样往往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孩子休克,发生危险。
临床统计,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儿童用药必须精确计算,有的药成人多吃一粒可能无妨,孩子用后就可能会过敏,特别是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果孩子是第一次服用,一定要在医生建议下科学服用。
另外,新生儿用药更应慎重。一般来讲,非不得已,新生儿最好不用药。一些轻微的病症如伤风感冒、拉稀等,只要精心护理,调整饮食就能痊愈。乱用抗生素反而会产生消极反应,必须用药也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孩子服药后,家长要密切观察,一旦孩子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早期过敏、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找医生诊治。
忌滥用退热药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孩子生病时容易发热,而其他症状则表现不明显。发热其实是孩子患病的首要信号之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
发现孩子发烧,一些家长就赶紧喂孩子吃退热药。医生提醒,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另外,一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容易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医生提醒,孩子发热时应及时找医生查明原因,便于对症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体温过高也会影响健康,要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退热药,同时可采用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物理降温法辅助孩子退热。
忌盲目进补
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生长发育,许多家长经常让孩子服用一些营养品和补品等。医生提醒,健康孩子尽量不要服用补品,5岁以上的体弱儿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服用,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是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医生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忌糖水送服
药大多味苦,孩子不愿服用,为了减少苦味,一些家长会让孩子用糖水服药。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使疗效大打折扣。另外,一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会降低治疗效果。
糖还可干扰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烧药的作用,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最好还是采用白开水送服。此外,专家特别强调,儿童每次用药,同时服用药品的种类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