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男子“五八,肾气衰”。意思是说,女子从35岁、男子从40岁开始出现肾气衰老。
这提示人们,女人到了35岁,男人到了40岁以后就要注意保养。
秋天应该补肾养肾
到了秋天,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身体也会出现各种症状,肾虚也会变得比较常见,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补肾。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主藏精,所藏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防卫病邪的物质基础。肾寄藏命门之火,为蕴藏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能主骨生髓,养脑益智,生发聪耳。
肾经起于足底,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所以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入秋以后,不要再像盛夏那样光脚穿凉鞋了,睡觉时也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风扇猛吹。另外,足底有很多穴位,如涌泉穴等,每晚睡觉前按揉按揉,可起到养肾的功效。
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在一天中喝适量的水,肾脏才能正常工作。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如果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芝麻、粟米、豇豆、牛骨髓、羊骨、猪肾、干贝、鲈鱼等等。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也可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此外,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缓解痛经做好保暖是关键
中青年女性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调养气血。气血充足才能使人面色红润靓丽、精神旺盛。
为什么女性要格外注重补气养血呢?中医认为,由于女性生理有“周期”耗血多的特点,与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医学早就指出:“妇女以养血为本。”女性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肢涩、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症状,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出现皱纹、白发、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体现在生理周期方面,则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畏寒,腰酸腿软等症状。
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也是很多女性挥之不去的噩梦,轻者腹部疼痛、坠胀,重者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冷汗淋漓。痛得起不了床,上不了班,晕倒在地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痛经非常厉害,就不要坚持学习或工作了,应该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大部分痛经症状是由于宫寒引起的,因此,做好保暖工作格外关键。痛经的女性衣着不能太单薄,尤其在月经期,更要注意保暖,以利改善全身及子宫的血液循环。
在饮食上,经期忌食冷饮、螃蟹、苦瓜等性寒食品及辣椒、胡椒、大蒜等刺激性食品。
不妨多食用一些温性的食物,比如说桂圆、大枣、羊肉、牛奶、红肉等等。民间经常使用红糖来缓解痛经,痛经的女性不妨给自己沏一杯红糖姜茶,可以起到暖宫的作用,有利于气血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