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伦敦的萨维尔街是“高富帅街”,高耸入云的碎片大厦是“摘星塔”,运动员身穿方格呢短裙投入比赛的苏格兰高地运动会是“高原勇士大会”。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月16日报道,这些都取自刚刚出炉的101个英国景点的新的中文名称。英国旅游局试图用地道的中文来装点英国最受喜爱的景点,作为一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的宣传活动的一部分。
报道称,迄今英国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表现落后,部分原因是因为游客必须另行获得英国签证,而不能使用涵盖欧盟申根区成员国的共同签证,后者让海外游客在竞争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如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自由流动。
英国旅游局的目标是提高来自中国游客的收入,从2013年的4.92亿英镑增至2020年的10亿英镑。中国游客每次访英的人均支出达到2508英镑,远高于海外访英游客总体人均640英镑的支出。
“中国是一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英国的名称对中国人不一定有任何涵义”,英国旅游局海外运营总监蒋骆宾表示。
“这(场宣传活动)力求给这些景点注入生命力。我们需要表达温暖和欢迎之意,这对中国游客极为重要。”
这些名称是由数百万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在过去10周期间提议的,提议的名称总数达到1.3万个。这些提议随后通过英国旅游局中文网站上的一个投票过程,筛选为101个景点中每个景点3个入围名称,整个过程堪称一段网上佳话。
命名投票中,得票最多的赢家(15177票)是一个名为乔琛(音)的互联网用户,他把拥有欧洲最长地名的威尔士村子Llanfairpwllgwyngyllgogerychwyrndrobwllllantysiliogogogoch译成“健肺村”,因为单单是说出这个村名就需要有强大的肺功能。
在风景如画的多塞特郡(Dorset),旅游业高管为选取裸身的塞那阿巴斯巨人像(Cerne Abbas Giant)的中文名称伤透脑筋,入围的名称包括:大力时尚男、一丝不挂巨人像和大白裸奔者。
资料图片:伦敦地标“碎片大厦”,中文名为“摘星塔”。
延伸阅读英国旅游局为101个景点广征中文名 吸引中国游客
参考消息网1月20日报道
台媒称,英国旅游局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访,最近在中国的社交平台微博广征民意,希望为英国境内的101处观光景点征求中文译名,藉此缩短因外语形成的隔阂,并掀起话题,吸引中国人前往英国旅游的热潮。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1月20日报道,在英国的文化及观光景点中,比较为人熟悉的是“大本钟”“白金汉宫”“巨石阵”及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侦探“福尔摩斯”等,但仍有许多知名的观光及文化景点还没有统一的译名,如尼斯湖水怪、苏格兰菜haggis(哈吉斯)及史提尔顿奶酪等等。
因此英国旅游局斥资百万英镑,推广观光,希望能掀起一波英国热,而这项征求中文译名的活动将持续到下个月。
资料图片:大本钟
(2015-01-20 10:31:00)
延伸阅读英媒:中国游客超中东土豪 英国购物最豪气
参考消息网2014年11月25日报道
英媒称,一份新的报告说,富有的游客在圣诞节前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改善今年英国低迷的海外游客消费记录。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1月22日发表题为《游客带动英国圣诞节购物……花钱最多的是中国人》的文章称,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和中东国家将引领这个圣诞购物季,中国游客仍将是在英国花钱最多的群体。
报告说,除了游客最喜欢的伦敦之外,利物浦、曼彻斯特和爱丁堡也正成为海外游客的圣诞购物目的地。
据旅游购物退税公司瑞士环球蓝联预测,201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将提振一年来海外游客在英国消费的缓慢增长。
英国旅游局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的游客人数出现了五年来最大增幅。环球蓝联说,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消费同比增长了16%。
今年前10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和中东国家仍是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占了消费总额的25%,比前一年增长了5%,其次是科威特(8%)、沙特阿拉伯(7%)和卡塔尔(6%)。
随着游客为了给家人朋友准备礼物而纷纷购买在国内无法买到的英国商品,圣诞节前的消费有望增加。
环球蓝联的英国市场主管戈登·克拉克说:“圣诞节是境外人士到英国购物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今年的政治混乱和货币贬值使一些国家的购物者不大可能在英国花钱,所以零售商们正把中国和中东消费者作为服务重点。免税品已日益成为其圣诞节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资料图片:一名中国女子在伦敦名店云集的新邦德街购物
(2014-11-25 09:01:15)
延伸阅读英报:英旅游业者不满中国游客被法国“抢走”
2014年1月27日是中国与法国建交50周年纪念日。图为2004年1月24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和中国春节。新华社记者陈立群摄
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
外媒称,愤怒的英国酒店及旅游业老板说,法国正“偷走”高消费的中国游客—危及10多亿英镑(1英镑约合10.14元人民币)收入。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25日报道,让中国人和其他游客来英国旅游更容易的努力已经失败,而在法国27日起开始实施快捷签证处理系统后,英国可能更加落后。
法国政府27日开始实施48小时签证处理系统,恰逢1月31日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对比之下,获得英国签证最快需5天之久。
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是创造了一个无国界区域的申根协定的签署国,像来自中国这样非欧盟国家的游客能够方便地出入数个国家而不用每次都办新签证。
但英国并未签署这一协定,而且签证办理手续昂贵而漫长。中国人办理英国签证通常需花费80英镑,而办理申根国家签证仅需大约56英镑。英国人办理中国签证需花费30英镑。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去年10月率领经贸代表团高调访问北京期间,宣布了让中国游客较容易获得签证的计划。但迄今为止,旅游业的老板还是很失望。
允许用申根签证申请表来申请英国签证的试点计划已经推出。但这必须通过指定的中国旅行社,然而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自助游而不是跟团。今年晚些时候将推出英国签证快捷办理方案,但仅限于贵宾游客,而且要额外收费。
争夺中国游客现金的战斗意义重大。中国公民2012年海外旅游人次达8300万,比2011年增长18%,而且,随着30年来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增长甚至更快。
尽管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比会说法语的中国人多,尽管中英两国因前英国领地香港而存在历史联系—有时是难驾驭的联系,但去年去法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是去英国游客的6倍。
代表英国旅游业公司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游说的英国对华签证联盟估计,签证程序使英国丧失12亿英镑收入。
(2014-01-27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