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报道,近日贵阳不少新生儿父母反映,当地多家医院开不出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令孩子上户口、办独生子女证等受到影响。而开不出证明的原因很简单:没纸了。而这还得等着贵州计生委提出申请,“上头”统一印制。(11月17日《新京报》)
曾有网友统计了我们这一生需要办的证从出生到死亡大约需要一百多个,而在这些证件之中,孩子在生产之后由医院开出的“出生医学证明”就成了他们个人的证件“长征路”上的第一个证。但是,办理“出生证明”怎么也成了“长征路”?
据报道中称,“出生证明”之所以无法开具,是因为医院需要向上级申请,而必须申请的理由则是现今的“出生证明”带有许多防伪标识,需要政府统一印制。
这些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细细思之,这背后却也暴露着很多问题。笔者以为,这种现象首先暴露的是政府在“出生证明”印刷数量上的问题。诚然,尽管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但计划生育既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项政策之下,政府部门对于新生儿的出生数量的确握有绝对的数量掌控力。但是,政府能够在这些基本数量基础上完成“出生证明”的印刷,为何不能在印刷时打出余量来保证“出生证明”的印刷和发放能够应对医院和新生儿的需求?
而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延伸出的问题则是政府推行带有防伪标识的“出生证明”的意义。笔者并未见到过所谓带有“防伪标识”的“出生证明”,而对于政府推行这一做法的意义,笔者能够想到的是对于今后人口的控制和对新生儿的证明的规范化。但是,这样的规范化背后不应当以办理证明的“漫漫长征路”为代价。
在我国,办证难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政府一再下放权力并推行简政放权,其意义就在于让百姓的办事、办证之路不再是“漫漫长征路”。而今,政府推行带有防伪标识的“出生证明”,本应是好事,但却因为所谓的印刷问题造就了又一段办证“长征路”,笔者以为,造成这种情形的是政府在推行新的“出生证明”之前考虑不周,如果新款的“出生证明”不能够保证对新生儿出生的及时证明,将会影响到之后办户口等一系列问题,这时的政府需要给予孩子一个在过渡期可以证明孩子身份的证件来保证孩子的户口、独生证等各种证件不受影响,同时来寻求在新款证明印刷技术上的突破,让新款证明能够及时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以此为戒,进一步改进办事、办证程序,让群众办证不必在走“长征路”,让简政放权的大潮真正惠及群众的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