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玲,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教师
当下,国内部分幼儿园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硬件设施,一些家长也乐于把硬件作为考量幼儿园好坏的标准。“实际上,优质的教育不在于硬件设施多么豪华,而在于老师的理念和妙思。”去年12月,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教师吴玲玲与11个国家27名学前教育工作者一起赴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参加由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学前教育发展与实践工作坊”专题培训,实地观察了7所不同性质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朴素优质的以色列幼教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青年报:以色列的幼儿园在硬件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吴玲玲:以色列是个沙漠化国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因此幼儿园的教室并不大,相比国内很多新建幼儿园,他们的硬件可谓一般。但是以色列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户外活动。我们走访的每个0~6岁幼儿的班级,都有一块独立的、与其他班级区隔开来的户外活动场所。这个空间不仅是幼儿运动的场所,也是他们开展社会性游戏、科学探索、亲近自然的场所。除了常见的滑梯等运动器械,幼儿园还在沙地上投放了冰箱、炉子、锅碗瓢盆等装扮游戏的道具,设置了观察、种植、饲养的区域。对于孩子们来说,室内外的空间是连通的,可以自由选择。
在一个幼儿园里,我看到一个约10平方米的沙地,外侧用废旧塑料桶种满了植物,沿着墙是孩子们用环保袋种植的植物,旁边的白板上有孩子们的种植记录。沙地的左侧是家长们用废旧轮胎搭起的台阶。沙地的中央,用大水盆造了一个小水塘,里面种植了菱角。幼儿园的老师介绍说,塑料桶里的植物都是一些有药用价值、可以扦插的植物,孩子们可以折一点带回家和家人分享。在这个小小的沙地里,孩子们了解到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体验动手种植的乐趣,还能观看表演和举行小型集体活动。
中国青年报:据说以色列的幼儿园有“废品游戏”,你见到了吗?
吴玲玲:是的,老师们有意识地将环保和科学教育的思想,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比如,老师在美术创意及其他活动中,大量使用家长收集的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如棉花、树枝、坚果壳、汽水瓶盖,乃至废旧汽车轮毂、行李箱,都分门别类地摆放,让孩子们进行创意活动。老师们也使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具,很多桌椅即使破旧了也还放在户外供幼儿使用。这让人不禁赞叹,优质的教育不在于硬件设施多么豪华,而在于老师的理念和妙思。以色列的幼儿老师简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用身边可以得到的资源,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
中国青年报:以色列的幼教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吴玲玲:以色列十分重视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支持,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员,过上有质量的生活。在一个音乐特色的5岁孩子的班级中,老师介绍说,他们25个孩子中有6个孩子是有特殊需要的,有自闭、多动、智力低下等问题。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却很难分辨出哪些孩子是有特殊需要的,可见他们的早期干预十分有效。每个学区里还配备心理学背景的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家长和幼儿提供资源和策略支持。
中国青年报:感觉以色列幼教师资质量很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吴玲玲:以色列的幼儿教师必须接受每年60小时的在职培训学习。政府规定教师享有学术年假,每隔7年就可享受一年的学术假,带薪参加感兴趣的课程脱产学习,课程费用由政府的教师休假基金支付。
一般每个学区都设有教师培训中心和大学附属的教育资源中心。在一个音乐教学中心,我们见到了中心主任艾菲雷特思莱勃勒女士,她是一名音乐教学家。她和学区的音乐老师一起开发教学主题,并提供教学过程中的各类资源。教师可以到此查阅大量的音乐书籍或音像制品,可以直接借阅,也可以利用中心电脑里的音频编辑软件,按需要编辑乐曲。不仅如此,中心里的专家还会指导教师,如何就某一素材结合各种元素开展音乐活动。在另外一个学区,有一个幼儿活动资源中心,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可以轮流过去参加活动,作为课程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