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正武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古称“纯阳之体”。如为外邪所袭,阳气过亢,“气有余便是火”,这就是“壮火”。小儿在冬天,需要防范这把火,中医学属“内火”的范围,须仔细辨别。
首先,“内火”要辨虚实。比如,阴虚内热多见于全身性的虚热征象,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失眠多梦、尿少便干等;而阴虚火旺则表现为咽喉疼痛、牙痛、口干唇燥等。此外,还有“寒包火”,即寒热夹杂。
其次,防“火”既要辩证,也要辨病。一般说来,实证的“火”见于以下情形:
1.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常见的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常发生在寒冬小儿抵抗力下降时。
2.过敏。如有的人吃了芒果、荔枝、菠萝等水果,会出现口角疱疹、皮肤发痒等“上火”表现,应考虑对这些食物过敏。
3.虚证的“火”,或见于水分摄入不足,或见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如果摄入的食物热卡过多而水分偏少,也会出现唇干口燥,大便秘结等上火表现,如缺乏维生素B2可导致口角炎和舌炎等。
4.其他。秋冬季节有的小朋友喜欢以齿咬唇,加以寒风拂面,也会让上下口唇有上火表现。
对家长来说,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适寒温,寒冬自然要适量加衣;二是要慎饮食,吃牛排等高热卡食物时,要多喝些水,尽量避免吃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三是出现上火表现时,最好及时就医,协助医生把上火的原因找到,不要自己做医生。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